台综院估台湾2022年经济增长“保3”落空******
中新社台北1月17日电 台湾综合研究院(台综院)17日发布2022年12月电力景气指数,当月全台产业高压以上用电量较上一年同期大幅减少5.81%,整体产业电力景气灯号续呈蓝灯。回顾全年经济表现,台综院估2022年台湾全年经济增长率为2.8%,无法“保3”。
综合中央社、联合新闻网等台媒报道,此次发布的景气指数中,台电2022年12月高压以上产业用电量较上年同期减少4.52%,制造业用电负增长4.86%,服务业用电负增长2.94%。
台综院分析指出,由于全球局势动荡不安,通胀压力及持续升息等不利事件接踵而来,全球经济陷入萧条危机。受国际市场需求下滑影响,台湾各产业生产动能萎缩,产业用电量在2022年上半年主要靠半导体独撑增长,下半年则仰赖疫情趋缓所释放的民间服务业用电增长。
同时,受这波高通胀、高库存影响,台湾产业呈现低需求、低增长效应,整体制造业疲软不振。化学材料业、塑橡胶业及钢铁业等传统产业,自2022年初以来用电量皆为负增长,第三季起电力景气灯号转为蓝灯,产业景气明显下滑或呈低迷态势。计算机、电子及光学制品业用电量震荡走跌,产业景气走向衰退。半导体业自9月开始用电增长明显滑落,电力景气灯号由红灯转为下行的黄红灯,10月转为持平的绿灯,12月落入下行衰退的黄蓝灯,产业前景不再乐观。
回顾2022年经济表现,台综院下修第四季经济增长率预测值为1.3%,低于台当局“主计总处”11月发布的第四季经济增长率预测值1.52%,并预估2022年全年经济增长率为2.8%,无法“保3”。(完)
43家公司已获A股“入场券” 计划募资419.97亿元******
记者 吴晓璐
1月11日,迅安科技登陆北交所,这是2023年A股迎来的第二只新股,1月6日,百利天恒在科创板上市,2家公司合计募资11.52亿元。
另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目前有43家公司已经拿到“入场券”,但尚未上市。另外有897家企业处于上市申请排队中。综合来看,目前A股待入场企业940家,计划募资超过6447亿元。
2022年上市新股424家,合计募资5868亿元,同比增长2.64%,刷新历史新高。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2023年经济回暖,资本市场对实体企业的支持力度将继续加大,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推进,新股融资规模有望再创新高。
新股发行规模将稳步增长
企业从拿到A股“入场券”到敲钟上市仍需一段时间。据记者梳理,截至1月11日,目前有43家公司已经拿到“入场券”,但尚未上市,计划募资(含实际募资)合计419.97亿元。其中,10只新股完成发行未上市,合计募资68.2亿元,另有3家公司正在发行中,计划募资65.67亿元。此外,还有30家已经注册生效,尚未启动发行,计划募资合计285.92亿元。
发行上市申请排队方面,据证监会以及三大证券交易所网站数据统计,截至1月11日,沪深主板排队企业307家,其中,28家已通过发审会但尚未拿到批文。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排队企业分别159家、343家和88家,其中提交注册分别有35家、68家、8家。总体来看,目前IPO排队企业897家,其中,已通过发审会或提交注册的有139家。另外,记者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上述897家排队企业计划募资合计6027.24亿元。
谈及2023年新股发行情况,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认为,2023年新股发行规模将稳步增长。注册制改革有利于融资功能的提升,对于新股发行规模增长产生积极效应。
中原证券策略分析师周建华认为,2023年A股行情有望回暖,经济复苏的过程中融资需求依然较大,预计2023年融资规模不会低于2022年,特别是随着注册制的有序推进,科技型企业的融资可能大幅增加。
双创板块定位进一步优化
2023年,科创板和创业板新股发行审核迎来新变化。2022年年底,证监会修改科创属性评价指引,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科创板、创业板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有利于进一步把握好科创板、创业板定位,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等。
陈雳认为,科创板、创业板标准进一步明确有利于为新股发行拓宽上市渠道。在优化板块定位和相关指标后,上市公司可以找到更适合自身发展的板块上市。对于市场来说,则为资金流向指明正确方向,市场资源的分配将更加合理与高效。预计未来上市公司的上市审核流程将进一步优化。
去年12月份,证监会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表示,“深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突出把选择权交给市场这个本质,放管结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谈及2023年新股发行趋势,周建华认为,可能呈现三大趋势:一是2023年新股发行将对符合新发展理念的科技绿色类企业敞开大门,上市企业将更加聚焦科技创新型企业;二是随着注册制的深入推进,新股破发或成常态;三是2023年新股融资规模可能再创历史新高。
陈雳认为,2023年在注册制改革的稳步推动下,监管部门将严把“入口关”,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市场对于新股的估值也将更加合理,接近实际价值,资本市场投资环境将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