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2023年1月新增就业51.7万人 失业率3.4%******
中新社华盛顿2月3日电 美国劳工部3日发布数据称,美国2023年1月非农业部门新增就业51.7万人,失业率为3.4%。这创造了美国自1969年以来的失业率最低值。
美国2023年第一个月的就业市场图景超出了普遍预期。当月的新增就业人数不仅高出2022年40.1万人的月均新增值(修正后),也远高于市场预估的18.7万人就业增长。
美联社指出,1月的就业数据进一步显示了美国劳动力市场的韧性,同时也折射出美国经济喜忧参半的现状。一方面在美联储紧缩货币政策的作用下,美国通胀正在放缓,作为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的消费者支出开始下滑;但另一方面,稳定的劳动力市场需求仍在加速工资增长,并进一步固化物价上涨的趋势。
数据显示,美国今年1月的就业增长主要来自休闲和酒店业(12.8万人)、专业和商业服务(8.2万人)以及医疗保健业(5.8万人)。此外,得益于加州州立大学系统员工结束罢工,美国当月的政府雇佣新增7.4万人。
对于这份“异常强劲的就业报告”,彭博新闻社分析认为,这将让人们对两类观点产生怀疑,一是美国经济将迅速陷入衰退,二是美联储将在今年春季结束紧缩周期。
在员工平均时薪方面,美国今年1月的数据为33.03美元,环比上升10美分,同比增幅达4.4%。
为实现遏制通胀的目标,美联储曾表示,减缓工资上涨是关键。《华尔街日报》评论指出,美联储目前面临的挑战将是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继续减缓通胀压力,又不会对美国整体经济造成太大损害。(完)
【草原宝藏4】史前瓮城——后城咀石城******
【遗址名片】
龙山时代 距今约4300年-4000年
位于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宏河镇境内
2019-2022内蒙古自治区考古研究院发掘
石城是一种防御、守护。北方地区石城文化与中原地区的夯土城、长江流域的堆土城等,形成早期中国的城市建筑区域体系。
在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黄河边上发现的后城咀石城,距今约4300年—4000年,是一处具备完整防御体系的史前瓮城遗迹,其年代与陕西神木石峁石城遗址同期或略早。
后城咀石城由瓮城、外城、内城构成,是目前内蒙古中南部已知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史前时期石城址,初现龙山时代的“古国”雏形。
目前发掘已经辨明了后城咀石城由双壕沟、内外瓮城以及城墙构成的半月形防御建筑,是我国北方已知最早较为完整的城防体系。
2019年—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考古研究所对后城咀石城进行可考古发掘,累计发掘瓮城面积3000余平方米,揭露城垣、城门、马面、台基、墙垛、壕沟等遗迹二十余处,出土玉刀、玉环、陶鬲、陶瓮等重要文物十余件。
通过对石城瓮城的考古发掘,发现瓮城是由外瓮城、内瓮城构成,外瓮城土坯建造的台基是河套地区龙山时代发现最早的土坯式建筑。连接瓮城内外的地下通道在国内史前时期属首次发现。
这些新的发现对于推进河套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探索河套地区史前聚落与文化的变迁历程,深化龙山时代石城聚落的源流与空间关系研究,探讨中国北方地带史前文化与文明起源研究,以及揭示早期中国的文明基因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社会价值。
经过对比研究发现,后城咀石城的双重壕沟和半坡遗址、哈民遗址、凌家滩遗址有着相似之处,内外瓮城的空间结构布局方式具有石峁和下塔古城的结构特征,外瓮城发现的土坯垒砌的台基建筑特点与仰韶文化台口类型、良渚文化以及屈家岭文化的土坯建筑特点有共同之处,壕沟内出土的野猪下颌骨可能用于祭祀,与大汶口、龙山、石家河、齐家等考古学文化出土的猪下颌骨功能相同。
内蒙古龙山时代石城作为河套地区早期文明发展进程的重要支撑点之一,历经数十年的探索、研究,厘清了龙山时代石城文化内涵和社会组织结构,同时也进一步挖掘了龙山时代石城在漫长而复杂的文化演变和早期中国形成过程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为研究河套地区龙山时代早期国家框架的形成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考古资料。
后城咀石城遗址。新华网发
后城咀石城址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对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证实中华文明延续不断、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的发展脉络,丰富中国文化“满天星斗”的区系特征,阐释黄河文化深厚内涵等都具有重要社会价值,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实证材料。
后城咀石城遗址城门发掘目前不过3000多平方米,如果对居住区、墓葬区进行考古发掘,更多考古的信息将揭秘,十分令人神往。
出品人:曹建恩
制片人:王宇天
顾问:孙金松
史料指导:孙金松 李亚新
总监制:李国栋 赵建华
统筹:张瑞锋 侯 俊 刘艳春 王贵兵
监制:郝芳芳 乌兰托娅
策划:徐红梅
编导:徐红梅
文字:徐红梅
解说:刘弘轩
拍摄:何晓东 吴佳明 呼很苏力
剪辑:杨占青
宣发:武杨
页面设计:李新 张瑞娟
出品: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
内蒙古博物院